讓唾沫自己風干掉
咸豐四年(1854年),曾國藩率領自己的湘軍出征迎戰太平軍,可此時軍中卻缺少一名得力的輔官,此輔官相當于軍中參謀,要求有勇有謀,異于常人,一時難有合適的人選。
金鑾殿上,拿不定主意的曾國藩請咸豐帝最后定奪,咸豐帝想了想,然后便欽點了曾國藩的六弟曾國華,因為此人之前屢立戰功,堪稱有勇有謀,況且又是曾國藩的同胞弟弟,商議軍機大事時彼此好溝通。
曾國藩的做人處事
但沒想到咸豐的這一決定卻立即招致曾國藩當機立斷的反對,稱,此乃萬萬不可。咸豐帝問為什么,曾國藩回答說,因為曾國華脾氣不好。
此言一出,讓同在大殿之上的曾國華非常不滿,他立即上前辯解,說:"這脾氣跟打仗有什么關系?
曾國藩也當即回答曾國華道:"你性格不好,氣量狹小,且脾氣暴躁,反攻型強,因此胸中無法藏大謀,此乃為人為武為兵家之大忌也!"
聽完哥哥的話,曾國華哈哈大笑:"照你這么說,之前我打的那些勝仗都是僥幸得勝?"
"小勝不需大謀,無關脾氣,但大勝則必須要氣定神閑,沒有一個好脾氣萬萬不可!"曾國藩依然毫不退讓。
"就算你說有理,我當上輔官改脾氣就是。"
"你怎么改?"曾國藩追問。
"那你甭管,反正我肯定會改,你就瞧好吧!"曾國華支支吾吾搪塞道。
但曾國藩并沒有被弟弟的含糊回答而忽悠過去,而是當場又給曾國華命了一道題做。問:"如果有人朝你臉上吐了一口唾沫,你該怎么辦?"
曾國華深知哥哥在考自己,并沒著急回答,而是稍稍思考一會,然后作答道:"要是換在以前,我肯定是立即也回敬他一口唾沫,同時還要將他暴打一頓,看他以后還敢不敢小視我了,這種人肯定是欠揍!"
"但現在我是輔官了,就不能再跟他計較了,因此我會自己將唾沫輕輕擦掉,也不找他算賬了,大人有大量嘛!"
曾國華這的短短幾句話,前后急轉而下,對比鮮明,充分表現出輔官這個職位對他脾氣的壓制力,某種程度上,可是說回答得非常巧妙。
曾國華也在心里暗暗得意,滿以為自己的回答天衣無縫,哥哥再也沒理由阻止自己了,這個輔官肯定是做定了!
可沒想到,曾國藩卻說,你還是不是當輔官。
"為什么?我都這么受氣得讓了他了,還不能?"
看著曾國華滿臉不解的樣子,曾國藩不慌不忙地解釋開來了。他說,別人朝你吐唾沫,那表明他對你很不滿,既是一種發泄,也是一種挑釁,最終要達到激怒你,讓你反擊的目的。而你將唾沫擦去,豈不是讓他對你更加不滿嗎?你自己擦去唾沫,看上去雖然像是沒有反擊,事實上卻是最快的反擊了。這難道不說明你脾氣不好,不能氣定神閑嗎?
"那,那我該怎么做?又不能揍他,還不能自個擦去唾沫!"曾國華著急地問道。
"你應該什么都不做,呆如木雞,像什么事情也沒發生過一樣,任由唾沫在你的臉上自己慢慢干掉,這樣的話,別人對你的不滿就會自動消失,你也就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聽完了哥哥的這番話后,曾國華恍然大悟,也深知自己的確不能擔當輔官這個重要的職務,心甘情愿地退了回去。
對待對自己不滿甚至是朝自己臉上吐唾沫的人呆如木雞,這的確是需要一種胸懷和一個不憤不怒的好脾氣,而曾國藩恰好就是這樣一個擁有此好脾氣,好性格的人。
而也正是這種呆如木雞的對待對手的方式,讓曾國藩在此后與太平軍的戰斗中,雖屢敗卻屢戰,對對手太平軍的屢屢大捷如木雞一般淡定而不在意,不急于反攻,不急于針鋒相對,而是按照自己事先謀定好的策略和方法,臥薪嘗膽,運籌帷幄,最終在10年后的1864年,徹底反敗為勝,率領湘軍攻破太平軍的首府天京,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獲得最后的全面勝利!
大勝需大謀,而大謀則需一定好脾氣做基礎,原來,呆如木雞也是一種做人處事的大智慧大謀略。
讓吐沫自己風干掉,你能做到嗎?(作者: 徐立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