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父親節快到了,每年六月份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女兒祝親愛的爸爸,節日快樂!
父親,一個耳熟能詳的詞,一個讓人叫了無數次依然放不下的人,因為這是一份責任的承載,更是一份愛的傳遞與延續。
早些年,我就看過由李雪健擔任劇中主演的平民生活力作《父愛如山》,劇情此起彼伏,震懾人心,心間的感恩也越來越濃郁。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父親平常總是很少對我笑,或許說父親比較嚴肅吧,所以我打小就有點害怕父親。然而,每次聽到我有好消息的時候父親就開心的不得了,接連好幾天都還在念叨,這讓我有了后來學習和工作不斷努力的精神支持,只想多讓父親笑笑,因為這時父親才是最輕松的。
父親節的心語:我的農民工父親
我的父親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工,從出生到現在,這個身份伴隨了一輩子。面朝黃土面朝天,是所有農民工的真實寫照。沒有知識文化,不懂時尚潮流,地道、樸實、善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便是我對父親的最粗略評價。
還記得兒時放學回家,常看到父親穿著破破爛爛、灰塵噗噗的站在田坎邊上干活,頓覺不好意思和他打招呼,總害怕別人笑話我,有這樣一個不講究的父親。可就是這樣的一份小小的虛榮心,讓我失去了更多了解父親、親近父親、懂得父親的機會。
長大后的我,才逐漸明白,父親這一路走來是多么的不容易。因為家里條件太有限,兩個孩子要上學,兩個老人要侍奉,靠幾畝莊稼地養家糊口,光是昂貴的學費就讓父親喘不過氣來。于是,父親稍作安排,留下我和弟弟在爺爺奶奶身邊讀書,便匆匆帶著母親從農村到城市里打工,舍棄了自己的愛好、專長與朋友圈子,天天早出晚歸,甘愿當一個眾人瞧不起的清潔工,每日灰里來灰里去,只為孩子未來有錢上個好學校,有出息,有奔頭,能考上個好點的大學,做個大學生,不走自己的老路,不步自己的后塵。
父親沒念過書,懂事起就跟著爺爺奶奶在生產隊掙公分吃飯,斗大的中國漢字不認識幾個,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全,還是進城后在左鄰右舍的幫忙中慢慢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不過還是寫的歪七八鈕的,讀書看報對父親來說更是奢華。父親祖輩都在農村,第一次進城既覺很新鮮很好奇,又覺很憂心,因為在陌生城市的無依無靠,再加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想要立足談何容易,一向要強的父親放下了自己的臉面,從掃地打雜工開始做起,沒想到,這一做便是十多年。就這樣,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言語不多的父親用自己的力氣與雙手,含辛茹苦的撐起了我們這一個家。
時至今日,我和弟弟雖然都已長大,也都走上了工作崗位,60多歲的老父親仍然忙碌著,起早貪黑穿梭于城市的街頭,放不下手中的活路,只為多給孩子們留點希望。父親,用一輩子的艱辛與無私付出,換來了這一聲"父親"。的確,父愛無言,只有慢慢用心感悟和用心體會,你才能嘗到這份沉甸甸的愛的甜蜜,這是一份與眾不同的恩賜,唯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