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六个男人躁到早上,小莹客厅激情1章至50章视频,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妈妈的朋友1在线观看

您的位置:首頁 黨建引領 學習園地 內容詳情
青海奶業何時“牛”起來
瀏覽:4842 時間:2015-04-02 來源:青海日報

2014年,我國乳業由"奶荒"轉向"過剩",生鮮乳價格步入下跌通道,眾多省份出現"倒奶風波",這股風同樣刮到青海。面對省外先進管理技術和相對低廉的成本,加上國外低價奶粉的大量涌入,地處青藏高原,規模化程度低、基礎落后的青海乳業舉步維艱。

如何在經歷陣痛后絕境逢春,讓青海奶產業真正"牛"起來?轉變經營方式,淘汰散戶養殖,扶持規模養殖場,創新管理、增加投入,提升鮮奶品質……成為青海奶業當前的必修課。

要"牛"必須緊守資源顯優勢

三月初,記者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馬場垣鄉馬聚垣村奶牛養殖場采訪時看到,為保證產奶量,工作人員特意將奶牛飲用水和部分飼料煮熟加熱進行喂養。

養殖場老板馬生福介紹:"在高原養殖奶牛,由于氣溫低,投入成本比內地高。民和縣作為玉米青貯生產基地,養牛具有很大優勢,但奶牛需要均衡營養,玉米飼料過于單一,一些苜蓿飼草還要從河西走廊購進。另外,為適應奶牛所需,還要建設保溫牛圈,在水、飼料等方面投入燃料費用。"

"同等條件下,在青海養殖奶牛,成本比內地高出20%。如果與國際畜牧大國對比,更是毫無優勢可言。"省畜牧總站站長寧金友分析,管理越科學,鮮奶品質越好,但相應的成本投入也越高。

我省奶業大部分為散戶養殖,規模化程度、科學養殖和產業投入均處于低層次水平。2014年國際和國內鮮奶價格走低,對我省奶業發展形成了較大沖擊。由于鮮奶生產環節均為人工操作,致使牛奶品質低,企業拒收,部分地區奶價低于礦泉水價格,大通、湟中等地散戶養殖較為集中的地區出現了倒奶現象。

既然投入成本高、技術設施落后,那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的青海發展奶產業是不是沒有一點優勢?

答案是否定的。寧金友介紹,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于此,素有"中華水塔"、"三江之源"的美譽。這里高寒無污染,空氣潔凈,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只要提高奶業生產規模,實現鮮奶管道生產,其鮮奶品質也將實現綠色有機。

怎樣才能發揮青海的健康資源優勢?近期,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奶業穩定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提升奶牛適度規模經營和高產奶牛養殖比重和機械化擠奶比重,理順奶農與企業利益聯結機制,健全生鮮乳及乳制品市場監管機制,培育特色乳品生產基地,推進全省奶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跨越。

發展方向已經明確。當前,我省將發揮生態優勢,加快轉變經營方式,提高規模養殖水平;強化繁育推廣,提升個體生產性能;推進飼草產業,大力發展草畜聯動;推行機械擠奶,實現"管道"化生產;推廣健康養殖,加強產品質量監管等方面將全面推進全省奶業發展。

要"牛"必須規模經營創市場

省政府出臺《指導意見》提出,對現有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提升改造,提高自動化養殖水平。其中一項就是啟動實施奶牛"出戶入園"計劃,加快推進"托牛所"、奶牛規模養殖小區、股份制奶牛規模場建設,引導奶農通過托養、統一飼養、入股飼養方式,推進奶牛出戶入園養殖。

在這方面,民和縣馬場垣鄉馬聚垣村奶牛養殖場已走在了全省前列。2009年,擅長奶牛養殖的個體老板馬生福在具有奶牛傳統的馬聚垣村,通過合作社形式,創辦了養殖規模達千頭的養殖小區。

當年,全村118多家農戶與養殖場簽訂合同,將284頭奶牛"托"進了養殖場,托管時間為5年,每頭牛年分紅1400元。

"經過5年運轉,養殖場在托管方面積累了成熟經驗。2014年,我們與散戶重新續約,時間不變,但托牛費用提升到了2000元,5年后返還18到20月齡的懷孕母牛一頭。"馬生福說,現在盡管奶價還在下跌,但有了省市縣農牧部門的支持,對于未來的發展還是充滿了信心。

啟動奶牛"出戶入園"計劃,就是為了破解發展中的新問題,解決好奶農、企業與市場間的突出矛盾,讓奶農養牛"有奔頭",企業經營"有賺頭",老百姓的"奶袋子"價格穩、質量優。

"現在養殖場每天擠3次奶,這個擠奶大廳一次容納30多頭牛,從乳房消毒開始,全程都是機械操作。如果有牛患乳房炎,擠奶機就會停止并報警,擠出的牛奶經過消毒后直接進入儲奶罐,再送到乳品加工廠,不會再發生人為的二次污染"。在馬聚垣村奶牛養殖場,記者在技術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管道奶"的生產過程。

"2009年,我入托了16頭奶牛,一下子輕松了許多。媳婦將3.4畝土地全部種上了雙壟覆膜玉米,秋季又賣給了養殖場,收入約5000多元。自己就打點工,進行肉羊養殖,賺了3萬元。一年下來,加上奶牛入托費收入2.24萬元,全家收入達到了近9萬元。"馬聚垣村奶牛入托的養殖戶馬義林說。

奶牛入托,不僅讓養殖散戶實現了雙重收入,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養殖場資金緊張的難題。同時,養殖散戶賣奶難、質量不達標等問題也迎刃而解。正如馬生福所說:"284頭牛,要是出錢購買最少也要300多萬元資金。現在入托后統一管理,實現了養殖場與農戶的同時雙贏。"

要"牛"必須乳品健康贏放心

目前,在國內奶業發展過程中,媒體時常報料一些奶企缺乏誠信,以次充好、摻假制假等行為。當前,作為企業能夠生產出健康的"放心"乳品,也就是贏得了市場,贏得了未來發展的先機。

采訪中,發生在馬生福身上的一件事引起了記者的關注。去年,養殖場聘用了一位場長,按照基本工資加產奶效益發放工資。為增加自己收入,場長私自在每天出產的鮮奶中兌入500公斤水。到第17天時被馬生福發現,隨即開除了場長,并親自到送奶的青海雪峰牦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說明情況,要求減去添水的奶款。

結果,他的行為感動了加工企業,當即企業負責人決定,作為獎勵給養殖場如數付款,還將養殖場的鮮奶收購價提高到每公斤4.8元(市場價為每公斤4元),并長期作為免檢產品進行收購。一年下來,馬生福的收入足足增加了100多萬元。"本想做好自己企業的質量和聲譽,沒想到意外換來了一筆大收益。"馬生福深知,自己想做大做強企業,誠信經營、質量過硬是必勝的法寶。

作為乳業生產加工企業,想要在青海立足生存,就必須打造高原無污染的生態品牌,在消費者中樹立"放心"產品的理念,實現鮮奶的優質優價,才是企業做強發展的王道,也是青海奶業成功突圍的秘訣。

當前,各級政府在加快推進"托牛所"建設的同時,將以資金和政策為引導,加快推進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優先扶持奶牛合作社興建養殖場,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提高奶牛養殖組織化程度。鼓勵乳企自建或通過股份、聯合等方式組織奶農共建養殖場,鼓勵養殖大戶自建或合建養殖場。

寧金友介紹,未來6年,我省將初步建立起以適度規模養殖場(小區)為主體,奶牛養殖大戶為補充的奶牛發展模式,在產業化龍頭企業全面建立起生鮮乳第三方檢測定價機制。并啟動奶牛增產提質計劃,規模養殖場中全面推進TMR全日糧飼喂技術,在實現奶牛增產的同時,確保生鮮乳質量達到國家"生乳"標準,力爭到2020年,全省牛奶年產量達到48萬噸。

實現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跨越

近年來,我省奶業發展步伐加快,奶牛飼養規模不斷擴大,牛奶產量持續增長,乳品加工能力明顯增強,乳品消費規模穩步提升,豐富了城鄉居民"餐桌"供應,增加了農牧民收入。

但由于我省奶業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差、養殖成本高,普遍存在奶源基地建設滯后,養殖方式落后,奶農組織化程度低,分散養殖比重大,生鮮乳市場監管體系不健全,乳企爭搶奶源和奶農賣奶難現象交替出現等問題。

為促進我省奶業健康穩定發展,近期,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奶業穩定發展的指導意見》,將不斷加大政策、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以提升奶牛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高產奶牛養殖比重和機械化擠奶比重,理順奶農與企業利益聯結機制,健全生鮮乳及乳制品市場監管機制,培育特色乳品生產基地,推進全省奶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跨越。

發展青海奶業,只有堅持市場調節、政策扶持,才能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切實調動地方和各類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促進資源要素向奶業聚集。

只有堅持規模經營、標準生產,實施,實現奶牛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分散養殖向規模養殖轉變,才能加快推進奶牛標準化生產,實現健康生態養殖、安全養殖、高效養殖。

只有堅持質量第一、健康發展,把保障乳品質量安全、實現奶業健康發展擺在優先位置,落實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主體責任,健全奶源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才能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只有堅持理順機制、協調發展,建立乳品龍頭企業建基地、聯基地、帶基地的績效扶持新機制,建立生鮮乳第三方檢測定價機制,確保生鮮乳檢測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才能逐步實現我省生鮮乳收購的優質優價。

作為青海,發展奶業有著諸多先天不足,只有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展示高原潔凈無污染的綠色有機奶源,才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各級政府和農牧部門正在組織實施奶牛"出戶入園"計劃、奶牛增產提質計劃等一系列促進奶業發展的具體措施。重點任務已轉向轉變經營方式,提高規模養殖水平,對現有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提升改造,提高自動化養殖水平。健全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加快省種公牛站搬遷改造,推進標準化牛改站點建設,強化奶牛人工授精技術推廣,實現改良工作全覆蓋等具體措施上。

作為牧區,讓青海奶業得到穩步整體提升,還要與飼草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糧、經、飼三元種植,擴大飼草種植規模,鼓勵開展青貯合作社、飼草料配送中心建設,建立飼草料社會化服務機制。與推行機械擠奶結合起來,實現"管道"化生產,降低安全風險。

還要與推廣健康養殖結合起來,加強產品質量監管,支持奶牛養殖信息管理和生鮮乳質量可追溯監管體系建設和推進奶牛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工作。與防疫體系結合起來,提高疫病防控水平。與利益聯結結合起來,提升發展帶動能力,建立生鮮乳質量第三方監測機制。

只有上下聯動,各產業之間協作,瞄準完善產業化聚集、機械化操作、完善防疫、監測等機制,青海打出高原無污染綠色有機鮮奶品牌的夢想就會指日可待。(羅連軍)